7.03.2014

聯合報名人堂:<豐碩的職業運動生涯?>

 
三百六十一萬跟兩百一十九萬台幣,是王宇佐和盧彥勳在這屆溫布頓網球公開賽得到的獎金,稅前的數目。王宇佐打出個人最佳的成績,進入前卅二強;盧彥勳曾經在溫布頓參加過最後八強的比賽,今年在第二輪就輸球,自己應該不會太滿意。不管怎樣,從獎金看起來,幾天工作換來七位數收入,似乎還是很豐碩的成果。

還記得十年前的夏天,在華府的雷格.梅森公開賽遇見十九歲的王宇佐,一個人揹著球袋靦腆的模樣。這些年來,他經歷了幾乎終結網球生涯的嚴重傷勢,竟然還能夠重回球場,重了十公斤的他比從前壯了很多,在場上也更聰明;盧彥勳在亞洲網壇創下許多首位的紀錄,二○一○年的溫布頓,他爆冷擊敗當時世界排名第五的美國名將洛迪克,現在還是網球史上最被人津津樂道的畫面之一,比賽後他的序位大幅進步,當年底高達第卅三名。

王宇佐今年廿九歲,盧彥勳今年卅,以網球選手來說,黃金歲月已經過去。

美國政府健康部的一份研究論文指出,網球員的巔峰,出現在他們的廿四歲。不過,這份報告是廿五年前的研究,現代的訓練、營養,跟運動醫學的進步,足以讓選手的運動生命獲得延長。廿幾年後,世界排名前十的平均年齡,已經從廿三歲增加到廿七歲,可證當今選手的巔峰期延後不少。可是,卅歲還是老了。費德勒卅一歲後就難再重回球王寶座,山普拉茲最後一次世界第一是廿九歲,盧彥勳打敗的洛迪克,那場比賽之後就直線下滑,在卅歲生日的那天宣布結束職業生涯。

跟你我的工作一樣,職業運動是一個生涯的選擇。從兩位選手在溫布頓剛拿到的獎金看來,這似乎比我們的無聊工作好很多,事實卻沒有這麼簡單。「富比世」雜誌在去年的一份報導,分析網球選手的收入跟支出,結果在一般的次級賽事,無法進入四強就可能虧本;倘若選手生涯不能打進前一百名,退休時還不一定有錢存下。

盧彥勳排名較佳,累積的獎金已經上億台幣,這幾年企業贊助也多,應該沒有問題;王宇佐帶傷奮戰多年,排名始終在三位數以上,迄今獎金大約是三千萬左右,雖然聽起來也算不錯的數目,可是別忘了,網球選手自費大部分的食宿、交通、訓練,十幾年賺這筆錢並不一定收支平衡。今年在溫布頓之前,王宇佐的總獎金收入只有一百六十萬。

更可怕的是,這些獎金是稅前的數字,像是王宇佐在溫布頓拿到的三百六十一萬,英國政府要收超過一百一十萬的稅,他們甚至對外國選手在比賽期間的企業贊助,都要抽去一部分。許多運動員因此曾經拒絕參加在英國舉辦的比賽,世界短跑紀錄保持人波特就是一例,網球員卻沒有辦法向溫布頓說不。在美國,許多職業網球員退休後教球維生,聽他們說起從前的生涯,雖然有無價的回憶,有些人卻因而負債。

畢竟這是自己選擇的工作,球員不能冀望政府補助,正如你我不能要求政府贊助我們在辦公室做白日夢一樣。然而偉大的企業主們,如果有行銷或宣傳的預算,請不要忘了這些為了自己夢想而奮鬥的球員們。或許會因為你們的奧援,他們短暫的運動生命,能夠少一些憂慮,而更燦爛一些。

沒有留言:

費曼與陳偉殷

得過諾貝爾獎的理論物理學家費曼是曼哈坦計畫,奥本海默團隊裡最年輕的成員。這幾天運動時候聽Freakonomics Podcast說他的故事,像是在原爆讓日本投降後,如何面對內心掙扎,甚至到日本學日文跟佛法找尋救贖等等;另外,他對所有事情保持好奇心與探索精神,包括愛情,也很引人入勝...